數據說明:
BMI (Body Mass Index) 身體質量指數 = 體重(kg)÷身高(m) ÷身高(m)
成人的體重分級與標準
體重過輕 BMI < 18.5
正常範圍 18.5 ≦ BMI < 25
輕度肥胖 25.0 ≦ BMI < 30
中度肥胖 30.0 ≦ BMI < 35
重度肥胖 BMI ≧ 35
一般認為理想的BMI指數是「22」,指數越高越易肥胖,不過因锻練肌肉而增加體重的選手不適用,因此還要參考體脂肪率。
體脂肪率(﹪)=全身體脂肪重量(kg)÷體重(kg)×100
肥胖的定義是指體內脂肪過量。
以體重為基準,正常體脂肪含量在男性為12~20%,女性為20~30﹪,維持健康之最低體脂肪量分別是男性3﹪,女性 10~12﹪,當然過低也不利健康。
體脂肪率
男性 女性
10%>體脂肪率 20%>體脂肪率 過低
10%<體脂肪率<20% 20%<體脂肪率<30% 標準
20%<體脂肪率<25% 30%<體脂肪率<35% 偏高
體脂肪率<25%以上 體脂肪率<35%以上 過高
內臟脂肪率內臟四周的脂肪面積
內臟脂肪率1=內臟脂肪面積10cm平方
內臟脂肪率
0.5 <內臟脂肪率<10 標準
10~14.5 偏高
15以上 過高
皮下脂肪率
皮下脂肪率(﹪)=(皮下脂肪重量(kg)÷體重(kg))×100
皮下脂肪重量佔個人體重百分比基礎代謝
基礎代謝意指人體為維持體溫、呼吸、心臟運作等生理活動時所需消耗的最低熱量。即使24小時躺著不動,人體也會消耗相當於基礎代謝的熱量。
骨骼肌
肌肉大致上可分為三種,分別為構成內臟的平滑肌、構成心臟的心肌,以及牽引身體活動的骨骼肌。其中,骨骼肌可透過運動方式加以锻鍊。增加骨骼肌能提高基礎代謝率,不但有助於消耗熱量、免於發胖,同時能提高肌力。
本篇文章引用自台北格鬥運動館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