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在全運會成績陸續揭曉時,相信在已在喬西的部落格或是FB臉書的粉絲團、武館會學專屬社團中看到許多即時喜訊,以及看到一些選手歷程的故事;每二年舉辦的比賽,在三天中就結束了,有的甚至在一天中就江山已定,但多少人又看到他們背後的努力呢?

在全運會取得選手資格前,大多在開打前的半年都會有舉辦選拔賽,因此,你的量級、技巧和應對,需要往前再推算一年甚至更早,通常在準備期間選手們除了訓練之外,也會參加各個大大小小的賽事,增加實戰經驗,並且還要放入200%的專注力,避免在任何練習、比賽中受傷,速度、耐力、體力、爆發力、技巧、實戰反應,勇氣強化、對練、重量訓練、跑步、模擬高海拔缺氧面罩,極盡所能的一切只是為了一場賽事,據說有獎金,是的,是有獎金且依各縣市而有所不同,但我想部份人為了獎金出發,但獲得牌子的榮耀和歸屬感是更讓人難以忘懷的。你說這些人儍嗎?我想彼此的價值觀不同,且從中獲得的成就感是相當獨特的。國內賽事是第一步,國家認可賽事是第二步,接著讓我們帶著選手們出國參賽並得獎吧!
PS. 為何是大多? 選手們必須在該區域入籍滿3年,所以轉戰代表權的選手必須等待,或是該區域沒有足夠參賽量級人選,暫不提暗樁一事...提了就沒完沒了,所以未必是每個地方都會舉辦選手選拔會。

我很喜歡在運動環境中,你會看到這裡的人是充滿生命力、有方向的,教練和選手級的人有著明確的目標,而當你把他變成習慣後,不只是有助於健康,並且漸漸地也變得不可獲缺,當然你不用"必須"是選手,但你可以擁有你的目標和目的,在武館中也有著不同梯度的運動項目,至少給自己3次的堅持機會,你會發現你的不同 :)

再此,再一次恭喜我的朋友們,你們的表現很棒 :) 也謝謝指導教練群們以及陪練的夥伴們和友情訓練支援,因為有你們的存在,選手們才有促成得牌的機率!

散手 SANDA
男子組56公斤量級 第二名 何浩仰
男子組56公斤量級 第六名 莊峻豪
男子組60公斤量級 第五名 王葉豪
男子組70公斤量級 第四名 吳旻憲

角力 WRESTLING
男子組希羅式第三級 第六名 宋明諺
男子組希羅式第五級 第七名 黃證愷

102全運會選手留影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敖喬西 Josie Ao 的頭像
    敖喬西 Josie Ao

    喬西的伍肆叁 AoAo's Sharing

    敖喬西 Josie A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