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來源:中時電子報
更新日期:2008/09/08 04:32 廖嘯龍、蔡旻岳/專題報導
北市東區「台北格鬥運動館」的教練邱郁智,原本經營傳統的散打道館,但上門學武的人卻愈來愈少,邱某說,直到把武館轉型成俱樂部,他才發現「不是每個喜歡鬥陣的人都想要把自己變成朱木炎或蘇麗文」。
邱郁智說,傳統武館最大的問題,就是劃地自限,每個師傅都要求徒弟尊師重道、閉門苦練,但現在年輕人誰能忍受打罵管教?加上國內沒有完善的運動市場機制,學武者看不到前景,誰肯虛擲生命?
兩年前,邱郁智決定跨出武館的門檻,轉型為強調運動休閒為主的俱樂部,授課上也增加趣味性,並降低訓練強度,果然吸引許多為瘦身的女性和上班族加入。
「女生一多,男生就更願意加入了」,邱郁智說,他常叮嚀教練,不要把會員操得像蘇麗文一樣遍體鱗傷,「如果大家都受傷不來,俱樂部就撐不下去了」,生意逐漸帶上軌道後,再把盈餘拿來培養專業的搏擊手,像全國七十公斤「散打王」王中原,就是現在的客座教練。
「拳擊天地」俱樂部的老闆潘振成也深有同感,由當初教練比會員多的草創窘境,到現在登錄上千名會員,卻還要靠場館土地是自家所有,加上賣專業拳擊配備,收支才能勉強打平。
「背後沒有推廣拳擊的那份熱誠,恐怕無以為繼。」比起大型健身俱樂部,身為北市唯一拳館的「拳擊天地」,規模顯得寒嗆,但潘振成對自己的專業充滿信心,他相信每個人內心,都隱藏著一股「鬥陣」熱燄,只要時機到了,就會自然爆發!
加拿大「李小龍」 最想代表台灣奪牌
中時電子報 更新日期:2008/09/08 04:32 廖嘯龍、蔡旻岳/專題報導
參加「鬥陣俱樂部」的會員動機不同,有人單純的想健身減重,有人藉格鬥找到人生的方向,也有人身懷絕技,期待在競技場上,打下另一個發光的舞臺。
來自加拿大的安德生,是資深會員,七年前隻身來台,以教英文維生,當時一句中文也不會,原本只計畫在台灣待一年就走,但現在他最大的心願,竟然是有朝一日能代表台灣出賽,拿下一面國際的自由搏擊獎牌。
「七年前,我什麼武術也不懂。」,現在的安德生中文流利,還是兼精拳擊、自由搏擊、巴西柔術的高手,因為熱愛武術,替自己取了一個響亮的名字「李小龍」。
日前台灣首次舉辦國際性「K1格鬥大賽」,李小龍意外拿到國際組的第三名,得獎固然興奮,但讓他難過地是,主辦單位當初見他是白人,硬是不讓他代表台灣出賽,所以他是以加拿大人的身分上台領獎。
綽號「金毛」的曹忠豪,自稱在加入俱樂部以前,是個血氣方剛、愛打架的高中生,喜歡拳擊的他,走遍各校園拳擊隊都沒有人要收,後來透過體育老師的介紹,加入俱樂部,七年來,不但從會員變成專業教練,還擁有穩定的收入,「鬥陣」改變了他的人生。
目前還是高三學生的李欣蓉,因為看哥哥學跆拳道很帥,對武術產生興趣,但又害怕過多的運動傷害,直到後來看到電影「拳霸」,才決定改學自由搏擊,加入俱樂部二年,就奪下全國散打、搏擊錦標賽第二名,「鬥陣」,對她最大收獲是養成獨立的自主性。
廿九歲的律師賴建旭,平常工作壓力大到不行,學拳一個多月,他覺得壓力完全獲得釋放,協調性也變好了;文化大學研究生陳宏儒則是二個月減重十公斤,他說,只要做好安全措施,「鬥陣」其實沒有那麼恐怖。
留言列表